萊陽梨起源
萊陽梨文化
萊陽梨,當地人稱為“茌梨”。據傳從前由一位在茌平做官的萊陽人從茌平引種,故被稱為“茌梨”。經查,這一傳說的文字記載出現在1935年的《萊陽縣志》中。志書稱:“茌梨、萊梨名馳南北,相傳邑人于茌平得來”。此前,并無任何稱萊陽梨為“茌梨”的文字資料。為了考證萊陽梨這一地方名優特產的起源,自20世紀50年代起,省內外果樹專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考證,經歷幾十年,基本否定了“萊陽梨來自茌平”的說法。
史料記載,早在1912年,日本果樹專家恩田鐵尼博士來到萊陽,專門考察萊陽梨,并撰寫了一部專著《果樹栽培學》,其中稱萊陽梨“萊陽慈梨”。20世紀50年代后,國內知名專家也屢次提出,萊陽梨叫“慈梨”而不是叫“茌梨”。2007年,萊陽市為“萊陽茌梨”申請萊陽梨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,國家有關部門的九位專家評委審核了申報材料后,一致提出萊陽梨的名字有誤,應把萊陽“茌梨”改成萊陽“慈梨”,否則不予批準。經協商,在“茌”字后面括號內加“慈”,才得以通過。
國家地理標志產品——天地孕育/梨果之首/馳名中外
梨鄉萊陽,以萊陽梨聞名天下。
萊陽梨,亦稱萊陽慈梨,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栽培歷史,明清時為皇家貢品。五龍河畔獨有的油沙地質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,成就萊陽梨獨特風味:果肉質地細膩,汁水豐富、口感清脆,甘甜如飴,為梨果之首。
萊陽梨含糖量比一般梨高2~3%,不僅醇香宜人,而且營養豐富。它獨含天然原兒茶酸成分,并且含有蛋白質、微量元素鈣、磷、鐵和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C、煙酸、胡蘿卜素、以及蘋果酸、檸檬酸等有機酸和果酸,這些成分對人體非常有益。